傅抱石《茅山雄姿》山水巨作賞析
傅抱石大師的作品中,關于道教名山的作品不多。筆者知道的有一幅描寫“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的作品——《茅山雄姿》。這幅作品也是他生前最后一幅完整的山水畫作。下面我們來了解下這幅作品。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代畫家。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2017年6月5日,北京保利2017春拍,傅抱石作品《茅山雄姿》亮相拍賣現場,最終以1.86875億成交。
《茅山雄姿》,創作于1965年的6月。紙本設色,鏡心,縱106.5厘米,橫276.5厘米。
此時,正是傅抱石的創作盛期,“茅山雄姿”四個篆字,寫得蒼勁有力,除卻描繪茅山的自然風光,傅抱石還創造性地表現了古法中未曾表現過的工廠、大橋甚至新中國的城鎮生活場景……這些素材被傅抱石有秩序的精妙安排,統一于他“往往醉后”的筆墨力量表現中,生動展現了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結合的氣息。遺憾的是,完成此作三個月以后,傅抱石就突然的離我們而去,《茅山雄姿》便成為傅抱石先生生前最后一幅完整的作品,是他藝術最成熟的作品,也是代表他到最后所達到的藝術高度的作品。
此幅《茅山雄姿》是傅抱石應江蘇省政協邀請所作的巨作,描述的是紅色根據地茅山,理論上是一幅紅色題材作品,但傅抱石并不以貼標簽的形式來表現紅色題材,而是通過自己的創新表現來書寫:在畫面前景重筆濃墨寫松林,這亦是一改古人寫松之法,將松樹的挺拔茁壯與無限生機躍然紙上。這與畫面左上方熱火朝天的工廠,熱鬧繁華的城鎮相呼應,展現出新中國的一片欣欣向榮的面貌,將茅山的蒼勁雄姿表達為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被含蓄的表達在畫中,使得此畫更具觀賞性。(作者:上清敏森 茅山道院供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