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胡誠林:關于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助推健康中國建設的建議
5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陜西省道教協會會長胡誠林道長提出《關于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助推健康中國建設的建議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陜西省道教協會會長胡誠林道長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我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命財產和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損失和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偉大的中國人民無私奉獻,精誠團結,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重大階段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治工作態勢穩健向好。
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中醫的參與力度前所未有。疫情期,不僅有近5000名中醫藥人員馳援湖北,而且,中醫藥也廣泛運用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療,深入介入診療全過程,助力全國疫情局勢實現逆轉。在5月18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據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北京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清泉通報,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可見中醫藥在抗擊此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醫藥學的智慧和魅力。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佑護著中華民族的肌體健康,并以顯著的療效、鮮明的民族特色、獨特的診療方法、系統的理論體系、浩瀚的文獻資料以及“簡、便、驗、廉”等優勢,屹立于世界醫學之林,成為人類醫學寶庫的共同財富。中醫藥以其強大生命力,數千年來與現代醫學共同建構了我國的衛生事業。然而,在新時期我國醫藥衛生發展體系中,傳統中醫的發展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中醫藥信任危機,許多情況下,中醫變成了西醫之后的兜底之策;中醫藥療效大不如前;中醫健康服務能力不足;社會存在“重西醫,輕中醫”的意識;傳統中醫人才后繼乏人等,使得傳統中醫藥發展越來越陷入尷尬境地。
分析中醫藥發展不利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中醫自身來說:中醫藥獨特的診治和作用機制,決定著其治療效果沒有西醫立竿見影,成本又沒有比較優勢,中醫藥雖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卻并沒有成為就醫首選;中醫院特色退化,服務領域趨于萎縮,基礎設施普遍不如西醫,就醫體驗有待提升;專業人才不足,后繼乏人,影響了中醫的整體治療水平;中醫藥科研力量不足,天然的中藥材受時節限制供應時有不足,人工種植的質量水平和產業化程度參差不齊影響療效;中醫藥產業體系建設亟需深化,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不足。就外部發展環境來講,許多不法分子打著中醫的旗號危害人民健康,反過來“污名化”了中醫;中醫政策和資金支持還需進一步加強;對中醫藥傳統知識的保護和發展的認識還不足等,這些都一定程度影響和制約了傳統中醫的發揚光大。
黨和政府始終關注中醫事業的健康發展。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這為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發展指明了根本方向。面對復雜多變的人類健康問題,特別是在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之下,促進和加快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為助推健康中國建設,呵護全人類生命安全,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其意義重大而深遠。為此建議:
一是繼續優化中醫藥發展的頂層設計。就中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行業規范,中醫藥劑標準,中醫院、中醫產業扶持等多方面完善法律性、制度性、政策性規范。
二是改善中醫發展政策支持環境,增強中醫藥醫療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在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基礎上,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在投入機制上向中醫院、中醫產業傾斜,加大中醫藥類種植、中醫制劑生產項目的財政投入和招商引資獎勵,不斷完善中醫藥行業標準,營造良好有序的中醫發展環境。
三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重點打擊打著“中醫”旗號謀取不正當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積極維護中醫良好的社會形象。此類違法活動不僅損害了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且對中醫聲譽造成巨大傷害。
四是鍛造一批批高水平中醫藥人才隊伍,加大中醫藥后備人才的培養。提升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培養規模,完善中醫藥師承、繼續教育制度和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政策措施,鼓勵中西醫師相互學習,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
五是加大中醫知識的普及,讓中醫親近和服務群眾生活。在全社會開展中醫知識普及教育,加大對中醫知識的宣傳力度,把中藥方劑、中藥藥性、中藥基礎理論等簡單化、通俗化,讓往常高冷的中醫知識走進校園、走進群眾生活,營造全社會學中醫、支持中醫事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相關文章